0804|摘錄 – 關于茶膏

茶膏是“生在山里,死在梦里,埋在缸里,活在杯里,饮在口里,爽在心里,记在脑里,功在体里”

茶膏的生产工艺

“我不明白的是,短短50年时间,茶膏的生产工艺居然几乎失传了。”叶羽晴川说,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在有人尝试熬制茶膏,但并不成功。

为了解开茶膏的秘密,叶羽晴川曾经七进七出茶马古道,也曾经深入传说中的十六座普洱茶名山,遍访散落在大山深处的老茶人。据他总结的经验,茶膏的生产工艺应该有这样几个关键步骤:首先是茶叶的选择。用来熬制茶膏的普洱茶,是生普洱,不是熟普洱。以前有人推测认为,茶膏是用生产之余的茶末熬制的,是一项变废为宝的工艺,这个推测是错误的。茶膏不应该用茶末熬制,要用高等级的生普洱茶熬制。

叶羽晴川根据很多老茶人回忆的数据,推断出熬制茶膏的基本配方应该是:300斤泉水,加100斤生普洱茶。经过五道工序,可以熬制出15斤左右的茶膏

先将茶和泉水置于大铁锅里,中火熬煮,待全部茶汁煮出来后,捞出茶叶。用细纱布反复过滤茶汁,滤去细渣。再猛火熬制,尽量让水分蒸发。然后移到中号的铜锅中,中火熬煮。待茶汁变稠后,再移到小号铜锅中,小火熬煮,此过程最为关键,要用打磨精致的竹片匀速搅拌,动作太快,茶膏会迅速变干,动作太慢,茶膏又会变糊。熬好的茶膏,移出小铜锅,要趁热倒进模子,形成规格统一的块状,待整体凝固后,用竹器贮存起来。

 

茶膏的冲泡技巧。

先把滚开的水注入大青花碗中,备用。再把滚开的水注入小青花碗,投入那一小块茶膏。茶膏慢慢溶化,一缕缕浅褐色的烟雾状的膏汁,慢慢地包裹住整块茶膏,膏汁贴着碗壁扩散,沿碗壁慢慢朝水面爬上来,在水面又朝中心收拢,慢慢朝水下滑落,当膏汁变成枣红色时,整碗膏汁就充满动感,一收一缩,如同水母。这时将小青花碗移入注满开水的大青花碗中,让小青花碗里外受热。茶膏的溶化加速,汤汁里的雾状物也加速运动。直到茶膏完全溶化,汤汁里仍然有一些亮晶晶的荧光物质在轻轻运动,有四五个层次。这种亮晶晶的荧光物质是茶碱结晶体,只有百年以上的老茶膏才会产生这种荧光。而那块50多年的黑色茶膏,泡出来就没有这种荧光。

泡好的膏汁分成六个小杯,就可以喝了。入口顺滑,茶味清淡,在舌根处含一会儿,一股枣香弥漫开来,口舌生津,回味清爽、绵长。真正的口齿留香。

 

【看來我自己想將家里走貨剩下的那些熟普散茶做成茶膏的想法是很可笑的事情。還是作罷。真的想做,還是真的得選一餠好的生茶來試試】

0803|剛入手的茶器和一些感受

上周在淘寶訂購的茶壺今日總算到我手上,沉甸甸的鐵茶壺,端在手上也是很有質感的,無奈今日來娘姨,根本沒有心情來擺弄這到手的寶貝,稍微看一下就放在邊上了。

untitled3

untitled4

鐵茶壺一把

untitled1 untitled2

配套的茶壺墊與三腳架

untitled5 untitled6

陶制的濾茶器,由于顏色比較深,我打算紅茶及普洱茶用此濾茶。而之前買的景德鎮青花瓷的濾茶器用來過濾清點的茶湯,這樣才好對得起那美麗的青花瓷。

 

或許在朋友之間,我現在買的茶具比較齊全,有瓷器的,也有玻璃的,還有一個很價廉的紫砂壺。但是,我自己感覺,泡茶的首要功夫不在于茶器,而是你是否懂茶性,是否能將在你手上的這茶泡出它最美麗的一面。

有時候,泡同一個熟普,我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因為泡的手勢、時間、水溫、及泡茶的心情,泡出的一泡普洱十分難飲,而有時候隨手一泡,甘甜無比。這一切都無關茶器的事情。只是,有了茶器,會讓你的茶更加美麗,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所以,我在購買茶器的時候,會告訴自己,不要盲目的購買自己用不到或者離自己的經濟實力差太遠的茶器。如何修煉將一個茶的茶性發揮到最好才是我應該研究的地方。